欢迎来到变频电源|交流大功率变频电源|60HZ三相变频电源品牌厂家|上海五星体育官方网站!
全国服务热线:+86-755-28612366      售后服务:13924598495

单相交流变频电源

集多性能电路的实用的调频接收机电路设计

时间: 2025-08-03 12:25:55 |   作者: 单相交流变频电源

  为一体的AM/FM立体声收音IC。二、相环芯片BU2614,通过合理设计环路滤波器,频率能够稳定在88~108MHz。三、DC-DC变换

  CXA1691S的电源电压适应范围宽,2~10V范围内电路均能正常工作,此外,它还具有立体声指示LED驱动电路以及FM静噪等功能。由于本系统没涉及到调幅,所以芯片中的16引脚(AM中频输入)、15引脚(波段选择)、10引脚(AM天线引脚(AM本振)均悬空,也可接电容到地。将7引脚(FM本振)和12引脚(FM输入)与环路滤波器的输入相连,从而利用锁相环实现频率的可控。具体电路如图1所示。

  方案一:使用D/A控制压控振荡器产生可变的本振频率,该方案的调谐方式最简单,很容易实现自动搜索功能,还能够微调频率,使收音效果达到最佳状态。通过调试软件调试硬件,所以调试相对容易些。但它也有两个缺点:一是DAC产生的信号幅度是量化的,不能精确地锁定本振频率;二是没有环路控制,稳定性不及锁相环好。但是利用8位的DAC就可以使控制电压的步进为20mV,若使用12位的DAC,则控制更精确。可见,上述两个缺点是可以克服的。

  方案二:采用PLL频率合成方式。PLL频率数字调谐系统主要由压控振荡器 (VCO)、相位比较器(PD)、低通滤波器(LE)、可编程分频器和高稳定晶体振荡器组成,其结构如图2所示。其中参考分频器、PD以及可编程分频器可以全部集成在芯片BU2614内部,VCO振荡器输出fosc作为本振频率。BU2614可以用单片机来控制。高稳定度的晶振使得本振频率稳定性极大地提高,而且通过单片机控制分频系数也能轻松实现频率步进扫描、预置电台、电台存储等多种功能。

  上述两种方案都是目前产品设计普遍的使用的,为了使收音效果稳定并实现自动搜台的连续性,本设计采用了方案二,电路如图3所示。

  本系统的另外一个有特色的部分就是DC-DC变换电路的设计。尝试了很多方法后,最终选用MAX770作为3V转5V的电源,能够输出+5V,电流在1A完全满足设计的基本要求,且纹波较小,低于100mV,若采用滤波措施效果更加好。它的电路简单,输出电压也相当稳定,电路如图4所示。

  本设计采用的DS12887实时时钟芯片采用CMOS技术制成,具有内部晶振和时钟芯片备份锂电池,和常用的时钟芯片MC146818B、DS1287的引脚兼容。采用DS12887芯片设计的时钟电路无须任何外围电路和器件,并拥有非常良好的微机接口。芯片内部含有128字节RAM单元与软件接口,其中14字节为时钟单元和控制/状态寄存器,114字节为通用RAM,可由用户使用,所有RAM单元数据都具有掉电保护,可用于实现掉电存储的功能。

  本设计是一款简单实用方案。其中CXA1691的应用大幅度的降低了电路设计的复杂性,它将大部分电路集成在一起,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。笔者曾利用NE564及一些辅助电路设计过收音电路,无论是收音的灵敏度还是信噪比都无法与本设计相媲美。另外它集成了音频功率放大电路使音质也有了质的飞跃。

  锁相环电路的设计在本设计中至关重要,尤其是环路滤波器的设计。笔者尝试过三极管电路,也尝试过LM358与LC电路结合,最终从频带宽度和稳定能力上确定了本方案的设计。


上一篇:芳华π新力量


相关产品
上海五星体育频道
  • 15
    2024/10
    我国西电集团550kV滤波器断路器顺畅经过“极点严格”实验

    2月27日,我国西电集团研发的用于青海--河南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LW15A-550型550kV滤波器断路器,在国家高压电器质量监督查验中心成功完结5次序C2级背对背电容...

  • 15
    2024/10
    直流有源电力滤波技术及其应用

    大功率的低纹波、高精度稳定/脉冲直流电源是一种很重要的特种电源,在现代科学研究和医疗、工业生产里获得愈来愈普遍的应用。 高能物理研究中的质子同步加速器,核磁共振装置中的磁体以及超导电工技...

  • 15
    2024/10
    直流电源EMI滤波器的设计原则、网络结构、参数选择

    插入损耗要尽可能增大,即尽可能增大信号的反射。设电源的输出阻抗和与之端接的滤波器的输人阻抗分别为ZO和ZI,根据信号传输理论,当ZO≠ZI时,在滤波器的输入端口会发生反射,反射系数 显然...

  • 15
    2024/10
    设计技术-技术文章-电子发烧友网

    实际上,处理器采用的架构才是影响CPU性能的重要的条件。手机中采用的ARM架构,从最早的ARM9到下一代的Cortex-A15,已经经历了多次的更新换代,每一次的升级都带来了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