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州仪器(TI)在8月4日真正开始启动了新一轮大规模涨价,这一轮调价的规模堪称史上最大,涉及的料号超过6万个,相比今年6月的3300款,增长幅度接近20倍,在近年来的半导体行业中,这样的“全面调价”事件并不常见。据产业链多方消息,此次涨价几乎覆盖了全部客户,除了极少数超级大客户外,别的行业客户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涨价通知,并且相关通知已通过代理商和分销商传达给终端企业。
此次调价从8月4日起就正式生效了,总的来看,涨幅集中在10%-30%之间,其中涨幅超过30%的料号占比达到41.3%,这些高涨幅的产品大多分布在在工业控制、汽车电子等长周期领域。像数字隔离器、隔离驱动芯片等关键器件,涨幅普遍超过25%,还有部分老款LDO(低压差稳压器)产品,因为有迭代需求,涨价幅度达到了30%。和6月主要聚焦信号链产品(如ADC、运放)不同,这次调价更注重“结构性优化”,有代理商表示,德州仪器通过提高老料号的价格,来促使客户转向新款产品,比如某款2018年发布的DCDC转换器涨价22%,而同期的替代型号价格仅微调了5%。
1.工业控制领域全面上调:占比超40%的工控类产品成为重点调价对象,包括PLC(可编程逻辑控制器)用模拟前端芯片、工业通信接口芯片等。据分销商反馈,某款用于工厂自动化的16位ADC芯片单价从3.2美元涨至4.1美元,涨幅达28%。
2.汽车电子成涨价主力:车规级产品涨幅普遍高于消费级,其中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用电源管理IC(PMIC)涨价18%-25%,新能源汽车BMS(电池管理系统)专用隔离芯片涨幅达22%。这与TI财报数据呼应——2025年Q2汽车业务营收同比增长中个位数,中国市场贡献显著。
3.消费电子与通信设施受波及:尽管未明确单列分类,但个人电子科技类产品相关的电源管理芯片(如手机快充IC)和通信设施用射频前端芯片也出现5%-15%的涨幅。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,TI在Q2通信设施业务营收同比激增50%,此次调价或与其市场策略调整相关。
此次涨价背后有几方面原因,成本压力是主要的因素之一,德州仪器中国区毛利率长期低于全球中等水准,再加上原材料(如高纯度硅片)价格持续上涨,促使其通过调价缓解利润压力。同时,2025年Q1-Q2,德州仪器营收连续两季同比增长(11%、16%),工业、个人电子等核心市场需求回暖,为涨价提供了窗口期。另外,在经历两年价格战后,德州仪器正从“低价抢份额”转向“保利润率”,这一举措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影响市场占有率,但却为国产替代腾出了空间,圣邦股份、思瑞浦等厂商已在工业、汽车领域加速导入替代方案。
目前现货市场还没再次出现明显波动,但行业的人表示,此次调价可能引发连锁反应,下游企业或许会加速库存消化并调整供应链,而其他国际大厂(如ADI、英飞凌)也可能跟进调价。德州仪器的这一动作,不仅是对自身盈利结构的优化,也反映出全球半导体行业从“量增”向“质升”的转型趋势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下一篇:艾华集团:公司产品已应用在充电桩商场包含大功率的充电设备